目前可选的筛查方法
1、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较为传统,其虽简单方便,但易受饮食、药物影响。
2、定性FIT对CRC的诊断结果根据厂家、检出线、批次的不同有差异,稳定性较差。
3、定量FIT(qFIT)可通过自动化、批量处理,评估粪便Hb水平。结果为连续变量,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的患者病变信息,且稳定性佳。该法在日本、欧美国家已成为主流。
基于此方法学,卫常康康推出一种高敏定量粪便免疫潜血试验(hs-qFIT),其敏感性可达94%,特异性93%更高。检测管可在常温下保存7天,冷藏14天,患者可以在家中采便后带至医院检测,使用方便,是CRC初筛的优选方法之一。
早发现,早治疗
大部分结直肠腺瘤(癌前病变、良性)癌化需经10 年以上的时间,及时发现早期腺癌生存率可高达 94%。结直肠癌是目前为止,与宫颈癌相同,可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实现预防的癌症。
预防措施
预防结直肠癌,首先,需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其次,优化饮食习惯,以高纤维饮食为主,避免高脂肪饮食;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即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处理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定期做结直肠癌筛查,40-50岁以上高危风险人群应筛尽筛,50岁以上人群应筛尽筛。
随着我国人口生活质量升高,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经上升为癌症发病率第二位。中国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由2015年的1.08亿人增加至2019年的1.20亿人,预计这一数字2023年将攀升至1.34亿人。
结直肠癌,是指大肠上皮来源的癌症,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病理类型以腺癌最为常见,极少数为鳞癌。在我国,以直肠癌最为常见,其次是结肠癌(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
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第三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据WHO癌症研究中心的GLOBOCAN项目估计,2018年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约为180万,死亡人数约为88万。
基本病因
饮食因素
大肠癌的发病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低纤维饮食、高脂高蛋白饮食、缺乏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等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油煎、烘烤食品中的甲基芳香胺也与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胆汁酸和胆固醇在肠道厌氧菌群的作用下也可形成多种化学致癌物质。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大肠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100%的会发生癌变。此外,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大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4倍。
化学致癌物质
亚硝胺及其化合物是导致肠癌最重要的化学致癌物,油煎、烘烤食品中的甲基芳香胺也与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胆汁酸和胆固醇在肠道厌氧菌群的作用下也可形成多种化学致癌物质。
生活方式
烟草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质,吸烟与大肠腺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此外,肥胖、心理情绪紧张也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早期症状
大肠癌的症状与疾病的发展阶段、病变所在部位有关;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消化道症状及全身症状。早期大肠癌可以无明显的症状,患者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表现,如腹泻、便秘等排便习惯的改变,患者很难通过这些表现判断肠道健康状况。